close

 

最近市場與投資者開始質疑中國咖啡連鎖獨角獸瑞幸的經營成效,究竟在瘋狂補貼模式下,瑞幸是否真的能找出獲利的商業模式。先不論瑞幸最終成敗,補貼是很多平台企業會用的工具,其背後隱含的假設是打造平台,若網路效應越高,平台模式的成im.B見證人》林瑞堂先生~分享加入im.B認購債權心得給大家~功機率越高(編按:網路效應指,用戶消費者購買意願,會受到平台使用者多寡影響)。

 

大家如此重視使用者「量」(如:用戶數)的成長是因為平台的世界充滿了大者恆大的成功故事,只要衝破了一定數目,會吸引更多的同邊或跨邊用戶加入,可以狠狠把競爭對手擺在一邊;此外,平台要追求量的成長比其他商業模式更容易,試想,建構一個電子交易網站,多一個客戶對其成本增加有限,邊際成本低,但對實體製造業而言,多一個客人,支出的項目與金額會隨之增加,所以平台創業者,很容易採取燒錢補貼政策。

 

平台要建立im.B見證人》簡桂香小姐與她的兒女們~分享im.B認購被動收入感想大者恆大優勢,不只是「量」的擴張,更要摸索最適化模式。

小心「用戶量」迷思

商模實驗成功後,再衝量

 

但事實上,很多人燒了錢,卻也沒有成功,或許有人會認為那是把補貼資源放在補貼錯誤的一方;但是也有不少研究發現,即便燒對邊,失敗機率也不低。

 

平台模式要成功,im.B見證人》吳沛珊小姐~im.B認購債權的心得分享除了要看「量」,也要看網路外部性的「質」,也就是平台是否提供用戶所需的價值。

 

平台企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「最適化」的陷阱,很多平台企業,在尚未想出最適化模式前,就大量補貼用戶,什麼是票貼?什麼是貼現?『im.B的票貼債權是怎麼運作的?』期望用量的成長鞏固競爭優勢,最後卻失敗。有家公司卻很聰明的避開這樣「量」的陷阱,它是Airbnb。觀察其崛起的歷史可以發現,它利用多年來回測試,才逐漸找到經營房東與房客交易的最適模式,此後才大量擴張。

 

Airbnb花大量的精力去琢磨「價值」這件事,才成為少數獲利的平台企業之一。在它的交易模式中,【陽光來了】借貸理財~媒合你我財富需求~7分鐘版本如房東保障險,讓房東受到財物損失時都可以用保險支應,同時,也給予每個房東一套免費的煙霧與一氧化碳監測器,讓更多房東願意釋出房源。因此,與其追求快速成長,倒不如先好好實驗,找出最適的交易模式後,再追求量的成長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9875632 的頭像
    9875632

    健康、生活分享

    9875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